什么炒股软件可以杠杆但他心里再也无法平静
1950年春,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春天。
有一天,湖北大冶县铜山口朱村的一名叫作“朱其升”的铁匠,偶然间在邻居家中看到一幅画像。
那幅挂像上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,可朱其升越看越熟悉,总觉得在哪见过那人。
当他注意到画像上毛主席下巴上的那颗痣时,突然激动地脱口而出:“就是他,绝对不会错!这是我的润之兄弟啊!”
邻居见状赶紧拦住他,让他不要瞎说,画像上的人物是毛主席,怎么会有他这个兄弟。
朱其升闻言,赶紧掩住口,不敢再多言,但他心里再也无法平静。他内心清晰的知道,邻居口中的毛主席,就是他的结拜兄弟。
那么,毛主席和这位铁匠之间,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?
毛主席与朱齐升“桃园结义”展开剩余87%1911年,辛亥革命爆发,正在长沙求学的毛主席深受进步思想感染,决定弃笔从戎。
他借了些钱,赶往武汉报名参军。
然而,当时参军有个条件,需要可靠的本地人担保,举目无亲的他,被拒之门外。
就在毛主席困顿之际,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:“这有什么难的,我做他的担保人!”
说话的人,正是时任新军班长的朱其升。
他出身湖北大冶的铁匠家庭,为人豪爽仗义。他从毛主席的谈吐中看到了他的朝气和抱负,觉得这样的人才一定不能错过。
当时他不仅自己给毛主席做了担保,还拉上了副班长彭友胜。
就那样,毛主席以“润之”之名,正式成为一名列兵,被编入了朱其升所在的班级。
在之后的军营生活中,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。
朱其升比毛主席年长几岁,对他照顾有加。见毛主席衣衫单薄,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新军装和厚棉被。
在军训中,他手把手地教授技巧,严格要求。
作为回报,毛主席则教识字不多的朱其升读书写字,给他讲述《三国演义》和《水浒传》的故事。
同时更将参军的理想与抱负,化作一个个生动的比喻,讲给朱其升和彭友胜听。
他们同睡一张通铺,分吃一块干粮,在艰苦的环境中,相互扶持,共同成长。后来毛主席、朱其升、彭友胜学着桃园三结义的情节,也结拜成了异姓兄弟。
1912年,随着南北议和,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,在那种背景下毛主席等人所在的新军也面临解散,三人不得不各奔前程。
毛主席继续求学,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;朱其升则回到湖北老家,重操旧业,成为一名走街串巷的铁匠。从此,天各一方,音信杳无。
岁月如梭,转瞬已是近40年后。
1949年,新中国成立,人民翻身做了主人,人民为了感谢毛主席,纷纷将毛主席的挂像挂在家里,以示尊重。
正因如此,才有了文章开头朱其升在邻居家看到毛主席挂像的场景。
话说,当时邻居阻止了朱其升后,朱其升虽不敢再多言语,但心里一直放不下毛主席。
回到家后,朱其升又将在邻居家看到毛主席画像的事告诉给妻子,并告诉妻子,画像中的毛主席就是他的“润之”兄弟,千真万确。
当时妻子听后也是笑话他“穷疯了”,毛主席那么伟大的人物,怎么会是他的兄弟呢。
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,1950年开始,不识字的朱其升,托人代笔,给毛主席写了不少信,前后有6封。
然而一封一封的信寄出去后,都石沉大海了,没有等到毛主席的回信,也没有等到任何回音。
实际上,朱其升的信毛主席根本没有收到。
北京重逢,兄弟情深转机出现在1952年。
1952年,在一位女教师的帮助下,朱其升的信终于通过湖北省高层领导李先念,转交到了毛主席手中。
同年8月30日,朱其升终于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。
他颤抖着双手打开信封,当看到开头那熟悉的三个字——“其升兄”时,年过六旬的朱其升,顿时热泪盈眶,泪如雨下。
信中,毛主席不仅亲切地回忆了往昔,还寄来了200万元旧币(相当于当时的200块钱,也是不小的数目)。
同时毛主席还告诉朱其升:“彭友胜尚在人间,曾有信来。”朱其升看后,内心充满了温暖。
收到回信后,朱其升一刻也不想耽搁。
他怀揣着信,带上毛主席寄来的钱,生平第一次坐上火车,奔赴北京。
1952年10月,在金秋的北京,朱其升终于在丰泽园菊香书屋,见到了阔别40年的“润之兄弟”。
一见面,毛主席便大步迎上前,紧紧握住朱其升粗糙的手,连声说道:“其升兄,你可来了!我们见面太晚了。”
毛主席一点架子都没有,朱其升原本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不少。
在路上时他还一直在想,古代的皇帝都很威严,毛主席做了大官,肯定也很威严的。没想到毛主席还像当初一样随和,一样亲切。
紧接着,两人在书房里聊起了曾经的往事,回忆一起,两人都沉浸在了当时的岁月之中。
到了晚饭时间,毛主席坚持留朱其升吃饭,还让厨房特地做了红烧肉。毛主席像当年大哥照顾他一样,忙着给他夹肉。
朱其升在北京住了近一个月。期间毛主席不仅与他话旧,还向他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情况和要求。
临别时,毛主席又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五百万元(旧币) 给朱其升。朱其升开始不肯接受,毛主席说:“这是我的稿费,你拿去做生活的补贴吧。”
朱其升推辞不过,只得收下,他知道,那份情谊,比金子还重。
带着毛主席的嘱托和资助,朱其升回到了家乡联合了当地的补伞、修鞋、补锅的手工艺人,在汉口创办了“和平油布雨伞厂”,自任经理。
他积极响应毛主席“组织起来”的号召,不仅解决了许多底层手艺人的生计问题,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1954年,朱其升带着工厂的照片,第二次到北京看毛主席,同时向毛主席汇报自己的“经营成果”。
毛主席看到照片后连声称赞:“很好,这个工厂不错,很有朝气和活力嘛。”
分别时,毛主席动情地说:“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。有困难,有要求,可随时告诉我,我想办法给你们解决。”
1956年夏,朱其升在汉口病逝,那段深厚的兄弟情谊成为历史佳话。毛主席得知消息后,沉默了良久,内心十分悲痛。
读者们,关于“毛主席与朱齐升的故事”,大家有何看法?如果喜欢本文章,请分享收藏哦
参考资料:
《毛主席与一位普通铁匠四十年的兄弟情谊》
发布于:山西省嘉喜网-线下配资平台-国内股票加杠杆-10大股票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